(访于2012年师大110周年之际)
陈卫先生为best365官网1977级校友,现任中国工业报社社长,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工业报社取得了诸多成绩。陈卫先生已经离开母校三十余年,他一直牵挂着母校。在校期间,陈卫先生在学习上认真努力,并积极参与各项校园活动。工作中,他一直兢兢业业,干出了一番成绩。趁着北师大110周年校庆,我们采访了优秀校友陈卫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遇师大
对于陈卫先生来说,师大的四年是美好的,是难以忘怀的。当年陈卫先生初遇北师大,同我们现在大部分同学是一样的,他考虑到自己的水平和北师大的名气,就这么与师大结下了再也解不开的缘分。选定大学后最重要的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系,陈卫先生最初进校时选的是政教系。这个系后来分成了经济系和哲学系,陈卫先生回忆说:“当时已经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了,我就觉得将来党的工作重点会是经济,我就选择了经济系。”陈卫先生还说,他觉得中国要发展经济,自己作为一个大学生责无旁贷。大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在陈卫先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选择这个系,陈卫先生还说了一些原因。77、78级的大学生是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那灰暗的十年。陈卫先生在初二还没上完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他不得不在高中数学没学、理化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就中断学业,较差的学习基础也给他日后考大学增加了难度。虽然辍学了,但在工作期间陈卫先生认真自学,他说:“当时我总觉得,人不能荒废了,总是要学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嘛,虽然现在可能没用,将来总会派上用场的。”
于是半年之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攻克了高中数学的难关。接下来便是挑战理化,陈卫先生觉得物理还尚可,但在化学的道路上却举步维艰。当时的陈卫先生身处农村,没有教材、没有老师、没有实验,面对化学这门建立在实验之上的学科,他无奈地说道:“我发现化学离了实验根本没法学,有些公式都不会读。”后来国家宣布恢复高考,受传统观念“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影响,陈卫先生一直比较偏爱理科,而对文科没有太大的热情。大学想学数理化,但是化学不会,那就只能硬着头皮报文科了。陈卫先生说:“当时我就想报个冷门的专业吧,我想的是十年动乱之后,大家对政治或多或少都有些厌恶,政教系估计没什么人,于是我就选的这个系。”后来去了学校陈卫先生才发现这个系并不冷,可能对于困惑了十年的学生来说,有学上就不错了,大家并不顾虑选择什么系。陈卫先生很庆幸自己选择了经济这条道路,他认为自己在毕业以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浅。
难忘师恩
师大的学习生活中,对陈卫先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授业恩师了。在谈及印象最为深刻的老师时,陈卫先生脱口而出:“当然是我们系主任陶大镛教授。”陶大镛教授在当时是中国范围内研究《资本论》的权威人物,虽然当时作为系主任的他不会给学生上课,但是他会不定期地开展一些专题讲座,就是听这些讲座也让陈卫先生在内的那批学生获益良多。
陈卫先生当时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委员就会和每位授课老师打交道,“每位老师对我都很好”,说及此,陈卫先生的眼尾都染上了一抹笑意。在亲密接触的老师中,陈卫先生说对他影响较大的还有程树礼教授。当时的《资本论》课程是被分成几段来教的,其中一部分的老师就是程树礼教授。这位教授的教学方法很对陈卫先生的胃口,陈卫先生的脑海中至今还留存着他上课的某些画面。
师大生活
对于大学校园里的社团活动,陈卫先生说:“当时的那些诗社我没有参加,不过我在学校里是挺活跃的一个人。”陈卫先生在大一的时候就担任合唱比赛的指挥,并在整个年级范围内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到大四的时候,他又去辅导大一的学弟学妹们合唱。陈卫先生自豪地说到:“合唱比赛我没拿过第二。”在对陈卫先生风云般的大学时代表达钦羡之情的时候,陈卫先生自谦地说:“没那么好,有比我更风云的人物,舞会上的帅哥什么的。”
每一个师大学子对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都一直铭刻在心。北师大最开始是一个仅仅培养教师的地方,所以原本这句话说得是为人师表。现在的北师大已经发展成为培养各种人才的综合性大学,这句话仍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陈卫先生为我们这样解读道:“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启功先生这庄重典雅、寓意深刻的八个字最基本的含义是“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我们学得的东西能成为后学的师表,我们的品德行为时时刻刻都要光明正大,要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愿我们每个师大人都能谨记校训,并将校训精神发扬光大。
发展事业
其实对于77、78级的学生来说,很多人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工作了,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坎坷辗转了十年,也历练了十年,他们不存在说像如今的大学生初出校园难以适应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的情况。陈卫先生在大学毕业后进了机关,这已经是他的第八份工作了。每个人都在不停地成长,回过头去看过去的自己总会有不成熟的地方,再一次进入社会工作,陈卫先生也有很多新的感受。在毕业的时候,陈卫先生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进机关,二是留校。“我也不懂啊,我就去请教大一些的学长学姐,他们就说各有利弊。进机关的话,层次比较高、视野宽阔、锻炼人;而留校的话就比较稳定。”陈卫先生说他当时其实不太理解稳定是什么意思,他觉得人生应该是轰轰烈烈的,稳定不算是个好事,所以后来就选择了进国家机关。虽然当时选择的宽度相对与现在很窄,但也可以感受到陈卫先生想要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进了国家机关,“不稳定”的方面才逐渐显现出来,这尤其让身处国家工业主管部门的陈卫先生感触颇深。工业部门的变化很多,每次政府换届都会改革一次。陈卫先生笑说自己进入纸传媒这块其实是误打误撞,多年以来,他一直没有离开工业这个大土地,于是在07年初,上面就让他去负责工青联主办的中国工业报。从最开始对传媒业的不熟悉到现在的游刃有余,陈卫先生一定做了诸多努力。中国工业报社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报纸生产单位,而是一个传媒集团。在做好报纸的同时,建立了相关网站,发行了电子报...陈卫先生说:“中国工业报将趁着现在的文化体制改革之风,立足于工业这个大舞台,为广大业内人员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对于现今电子媒体大行其道的情况,陈卫先生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有一个观点,纸媒的生命力还有十年。”陈卫先生解释说,中国工业报的阅读对象是工业的管理者和一些研究院校,现在的他们大部分是70后,他们习惯于看报纸。但是再过十年,80后成为管理者,他们是网上成长起来的一代,不太喜欢看报纸,那么报纸的寿命就快到头了。陈卫先生还谈及了报纸一个难以取代的好处,“我坐着、躺着都可以看。”报纸很轻,方便携带。
陈卫先生现如今已经工作三十余年了,他说如果用知识来说,在工作中能用上百分之二十就很不错了。他直言道:“在大学里学知识还不是第一位的,实际是方法,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综合能力才是重要的。”另外,陈卫先生说学生应该多接触自己专业相关的最新消息,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书本知识中。
情系母校
今年是师大建校110周年,陈卫先生表达对母校的深情寄语。师大原本是一所专门培养教师的地方,现在发展成了一所综合性的高校。陈卫先生希望师大能沿着多元化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发展得越来越好,书写辉煌的新篇章。对于经管院,陈卫先生说了两点。一是要大力发展优势的《资本论》教学,这是师大经管院的特色;二是要走出一条新路,要紧密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陈卫先生还提到可以多利用师大的校友资源,多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等。
在最后,陈卫先生表达了对学弟学妹们的深切关爱和希望。“社会上是很高看北师大这块牌子的,师大人的素质也是很高的,”陈卫先生还告诫我们:“一定不要眼高手低。即使进入社会的第一步是端茶递水也不要有任何怨言,要认真干。”专业学得有多么深并不是最重要的,招聘单位更看重这个人是不是有悟性,我们在大学就要培养这种悟性。
供稿:龚雪敏
编辑:李阿妮